如何平衡大众娱乐与用户选择,《乐队的夏天》用互动视频给出了教科书示范
作者 | Amy Wang
引 言
通俗、低理解门槛、大众化流行是综艺内容的特性;而摇滚乐队地下、个性、自由、独立的特点,没有一个可以与其对仗。然而,豆瓣8.2,热度高居不下,似乎《乐队的夏天》化解了这种天然冲突。
乐队曾是中国音乐史光芒万丈的存在。1994年,“魔岩三杰”(窦唯、张楚、何勇)、唐朝乐队在香港红磡体育馆的演出,成为中国摇滚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。但多年之后,老乐队沉寂,新乐队小众,乐队文化重回地下。
乐队在中国的境遇不比曾经的说唱好太多。然而,如同2016年的夏天推火说唱文化一样,爱奇艺又一次将“小众”乐队文化推向了大众视野。
由爱奇艺出品、米未制作的2019重磅原创音乐综艺节目《乐队的夏天》,首次聚焦中国乐队,筛选出31支国内顶级乐队同场竞赛。痛仰、面孔等老牌摇滚乐队,与英伦摇滚盘尼西林、新生代方言摇滚九连真人等同场PK,目前节目豆瓣评分稳定8.2分,多个话题持续霸榜微博热搜,《莫欺少年穷》《马马嘟嘟骑》《再见杰克》等多首歌曲登顶各大音乐APP的人气榜单。
节目的品质和热度没有辜负中国乐队的热血。够燃、够炸、节奏够快的剪辑风格是保证热血的基础。对于一档投入巨大的S级网综来说,其最直接目的便是将独立音乐和乐队推向大众市场,让更多人借综艺节目形式关注乐队,甚至爱上乐队。
大众娱乐、独立音乐与互动
大众市场意味着流量,流量则意味着节目的强娱乐属性。
从目前播出的四期可以明显看出,不论马东和投票器如何渲染比赛的残酷,参赛乐队中有一种潜在的默契,即保持着对音乐的狂热和对竞赛的“佛心”。痛仰改编的王菲《我愿意》引起争议,部分评论认为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对比赛的“尊重”;旺福则因吴青峰在私人朋友圈发表的一些丧气情绪,而决定将1V1表演的主题定位为“示爱”青峰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……
《乐队的夏天》里的每支乐队、每位原创音乐人都有着鲜明的音乐态度。他们不娱乐、不配合、不懂综艺,甚至压根不关心是否竞级,遑论赢得比赛之后的名利场。
不在乎名次为何还要比赛?娱乐是否一定要牺牲乐队的独立精神?大众化综艺形式下,用户是否能做更多样的选择?《乐队的夏天》给出了教科书式的解决方案——互动。首次在节目正片加入“画面信息探索”的互动能力,呈现乐队炸裂舞台、展现乐队本身的感染力的同时,创新了综艺的交互体验。
从《乐队的夏天》第二期正片便可以发现,当正片里无法完整呈现乐队表演时,有一个“点击观看完整舞台”的浮窗,点击便可以跳转到该乐队表演的完整视频。而31支乐队的所有表现均被收录进“爱奇艺《乐队的夏天》纯享版”合辑。
如果观众看个热闹,正片足以满足,在这个过程中,但凡产生任何更加深度的探索欲望,只需要互动技术的一个触点便可以轻松实现跳转。
对于老派综艺来说,大众娱乐必然要踩着独立精神前行。单线条叙事,过度剪辑和剧本设计的综艺桥段等是传统综艺的必备项目。因为时长限制,节目正片要做很多取舍。取舍带来的结果就是仅小部分人才有特写,不是每个节目都能完整呈现。
“画面信息探索”这种互动能力为《乐队的夏天》带来一种解决方案,即赋予大众娱乐更多样化选择。既尊重摇滚音乐人的独立精神,又不失综艺节目的大众娱乐属性,吸引更多小白观众认识摇滚,又照顾到各个乐团甚至中国摇滚乐的原著粉丝。
一个技术能力怎么就能解决这种天然冲突呢?
“画面信息探索”让音乐人“被看见”的需求变得容易起来。对于垂直类综艺来说,娱乐技术创新在技术手段上未必见得困难,困难的是如何让技术作出对人性最准确的理解。
对于音乐人来说,他们参加节目最核心的诉求是让自己的音乐被看到,而他们背后的原生粉也只是想看到顶级舞台和音效下偶像的表演。在地下生存的乐队大多数表演场所是酒吧或小型音乐会,像《乐队的夏天》这样的超级舞台,对许多乐队而言都是第一次。从音乐角度来说,每一个表演都是盛宴,都不应该成为综艺节目剪辑下的“牺牲品”,“被看到”看似简单却很难在当前大多数综艺节目中被满足。
这种理解还体现在投票通道、科普知识的互动上。当观看至小众乐队风格时,画面会自然引出专业名词百科解释,无缝衔接音乐和背后的文化内容,为用户科普乐队文化知识;同时用户在观看乐队表演时可直接点击跳转至“最HOT热力榜”投票页面,随时为自己最喜欢的乐队助力。观众可以在节目观赏的同时完成互动。
这些功能看似简单,但承担了“互动”的重要任务,在无形中改变着节目与观众的主被动关系。试想,当观众可以选择,他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收者,开始有了主人意识,会更愿意做其他更深度互动,甚至消费。
综艺互动的可能性
从《乐队的夏天》可以看到,互动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变的视频观看体验和选择,但这只是冰山一角。综艺互动的可能性还有很多,爱奇艺早已在今年5月爱奇艺世界·大会上就作出了描绘。爱奇艺发布互动视频标准(IVG),并总结了包括分支剧情、视角切换、画面信息探索在内的三种互动视频能力。
6月20日爱奇艺上线首部互动影视作品《他的微笑》,核心便是应用“分支剧情”的互动能力,让观众自己选择剧情走向。
互动对综艺的变革还体现在对单一故事线的突破,这仰仗于“视角切换”。视角切换是指故事剧情没有变化,但是用户可以在观影过程中切换不同的视角,如主角、配角或者是一个第三方的视角。
传统竞演类节目受困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在叙事上场景较为单一,难以多支线展开,叙事空间狭窄。在节目制作过程中,内容无法完整呈现,只能通过口播、花字、贴片等方式补充信息,难以衔接其他互动通道等痛点一直存在。
互动视频应用给出了另外一种可能,即多视角和多条线的叙事空间。以爱奇艺世界·大会上演示的《我是唱作人》互动Demo为例,“视角切换”让一个节目正片演化出了不同版本。观众可以自由切换视角,选择自己偏好的明星视角去感受节目。
当然,如果嫌明星视角还是不够有趣,爱奇艺研发的 “X因子”则带来了更多的能力。这种互动将“AI”大数据完美结合,通过“X因子”,创作者可以累计观众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一系列互动操作,并记录观众每一次互动操作所表现出的倾向性,最终通过“X因子”的累计值触发不同内容。这种能力目前还未正式上线应用,但已经让用“私人定制”的视角观看综艺变为可能。不仅仅能彻底解决开题的大众娱乐与独立精神的“碰撞”问题,还能将综艺内容消费引向更深层次。
除此之外,互动让综艺节目的商业化潜能也得到解锁。还是以《我是唱作人》互动Demo为例,节目嘉宾之一热狗时常带着一顶棒球帽,用户可以将画面聚焦帽子,画面同时会出现这顶帽子的具体信息,包括购买链接、价格等。这是“画面信息探索”的另外一个分支能力,挂钩电商的互动消费给予了内容创作者更多变现的可能,也让观众的娱乐消费边界得以延展。
可以看到,互动在今夏的触发,就如同当初的弹幕、泡泡粉丝社区的推广和普及一样自然,这是整个互联网娱乐发展的大势所趋。
谁决策更果断,落地更快速,将娱乐和科技创新结合更加紧密,谁就取得了先发优势。显而易见,先行一步的爱奇艺再一次拿到了打开中国互动视频市场的钥匙。
爱奇艺的互动野心
对于任何一个风口领域,最怕玩家以玩票心态进入,搅混了池水却不能留下任何正向作用。
在内容层面,爱奇艺是公认的爆款制造机,无数次引领着中国娱乐内容的潮流。
在技术领域,也是如此。
从长视频移动APP推出、AI大数据的提早布局,到5G来临,在互动视频、VR等领域的超前实验及应用,爱奇艺把握住了每次技术创新的风口。
“互动剧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推广起来?为什么中国在座的这么多主流的剧的公司或者电影的公司,没有在这方面特别出名的作品?越大的公司越没有在这方面尝试过,而小公司尝试了一次两次之后就再没声息了?”爱奇艺创始人、CEO龚宇在5月9日爱奇艺世界·大会的开幕式演讲上连连发问,紧接着他自己给出了答案——没形成标准。
此次,互动视频与以往爱奇艺每次技术创新都有所不同,爱奇艺先输出了一套完整的互动视频标准(IVG),紧接着推出首档融入互动能力的超级网综《乐队的夏天》,和首部互动影视作品《他的微笑》。
先标准后内容是一次平台心态的整体升级。这种心态是抓住机会但不局限于竞争,致力于引领行业做大蛋糕,而不是闭门造车,关门独享。关于为什么要先标准后内容,新文化商业(Ent-Biz)早前做过详细的探讨:先标准后内容,爱奇艺为什么要做全行业的互动视频实验场?
这是一场关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硬仗。占领互动视频这一高地,爱奇艺的策略是既高举高打又匍匐前行。不仅自己当了试验场,摸索出一套互动内容生产标准释放给行业,还有计划、有步骤的推出互动视频内容。一上来便拿超级网综《乐队的夏天》试水互动综艺,推出全新代入式互动影视作品《他的微笑》,可见其规模化应用的决心和准备。
End
近期热文
* 俄罗斯影史票冠《绝杀慕尼黑》铩羽中国,体育电影在这行不通?
商务合作|转载|加入社群|投稿
请联系微信wenlele0931 | wxjover